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滕泰 受訪人供圖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024年要實現增長5%左右的增長目標,還要進一步挖掘消費的潛力!比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經濟增長不能繼續(xù)過度依靠投資驅動,關鍵是繼續(xù)提振消費,“消費要扛起拉動總需求的大梁”。
據國家統(tǒng)計局7月15日發(fā)布的數據,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GDP總值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二季度同比增幅為4.7%。
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9%。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下滑10.1%,基礎設施和制造業(yè)投資分別增長5.4%和9.5%;A設施投資漲幅出現回落。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969億元,同比增長3.7%。據國家統(tǒng)計局8月15日發(fā)布的數據,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57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3959億元,增長3.6%。
滕泰曾擔任多家金融機構高管兼首席經濟學家,是軟價值經濟學提出者。2014年,他發(fā)起創(chuàng)立北京萬博新經濟研究院,擔任院長,長期深入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宏觀經濟運行、新興產業(yè)及金融資本市場發(fā)展!胺康禺a投資出現負增長和基礎設施投資漲幅回落都屬正,F象!彪┱J為,中國城鎮(zhèn)化減速,基建放緩。持續(xù)擴張相關投資可能會進一步導致房產、基礎設施過剩,難言高效。
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人通常認為只有生產創(chuàng)造財富,所以偏愛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痹谒磥,消費是生產和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讓產品服務銷售出去,生產者才會獲得收入利潤,才能實現正向循環(huán)。”終端消費需求提升,自然會助推投資需求。否則,消費不振的同時,擴大投資反而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等問題。
“擴大消費才是暢通經濟循環(huán)的關鍵!彪┨寡裕^續(xù)提高居民收入增速,才可以進一步提升社會總體消費信心。他稱,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對提振消費產生的刺激作用不可忽視,“向居民發(fā)放現金補貼可能是從外部打破惡性循環(huán),是提振消費最直接的措施。”
“提振消費要從居民收入端著手”
時代周報:在你看來,消費呈現了哪些特點?
滕泰:社會消費總量還有些偏低,還要想辦法挖掘消費的空間潛力。這不能歸結于某一項消費出現了疲軟。
時代周報: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針對多個具體的產業(yè)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舉措。你如何看待這些舉措發(fā)揮的成效?
滕泰:立足于消費結構進行宏觀調控,實際是秉持產業(yè)發(fā)展的觀念促進消費,即哪個產業(yè)可以創(chuàng)造較大的邊際效益,就優(yōu)先給予該產業(yè)一定的政策優(yōu)惠,并發(fā)放相關的補貼。這種消費補貼雖然從消費入手,但本質還是扶持產業(yè)發(fā)展。
時代周報:在你看來,擴大內需應從什么層面入手?
滕泰:擴大內需,提振消費一定要從居民收入端著手。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這一增速有所滑落。另外一方面,我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總額/GDP總額×100%)目前約為38%,還比較低。
消費可以簡單理解為“居民可支配收入×邊際消費傾向”,促進消費要增加居民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兩個變量,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
時代周報:在你看來,增加居民收入的抓手有哪些?
滕泰:增加居民收入有兩種措施:一是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也就是把促銷費的資金發(fā)到老百姓手中。這種方式雖不可持續(xù),但刺激消費的效用最大。居民消費時不會有較強的得失感。
其次,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比如,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通過投資獲得回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消費。
所以,要提振消費短期應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中長期要深化國民收入支出結構改革,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逐步提高。
居民還有一項常規(guī)性收入,即勞務和工資性收入。這部分收入雖是持續(xù)性收入,但居民通過辛苦勞動獲得的報酬,邊際消費傾向往往較低。
時代周報:增加居民勞務和工資性收入,前提是擴大就業(yè)。而擴大就業(yè)的前提,又是企業(yè)的產品與服務打開銷路,企業(yè)的產品與服務暢銷又要求居民具備較強的消費能力。
滕泰:這像極了大家經常爭論的一個哲學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這一問題的正解應該是:借助雞與蛋之外的第三種力量,率先創(chuàng)造出一只雞或一顆蛋,以推動生態(tài)正向循環(huán)。
時代周報:你剛才提到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能較大程度刺激消費,但這兩種收入存在不可持續(xù)和不確定性。你認為在進行相關調控時,應如何把把握節(jié)奏?
滕泰:有研究部門測算過,財政資金發(fā)消費券的乘數在城市大于3倍。這就意味著,如果拿出1萬億元資金發(fā)放給城鎮(zhèn)居民,或將創(chuàng)造3萬億元以上的總需求。農村的乘數效應更加明顯,1萬億元資金或將帶來5萬億元的總需求。
時代周報:也就是說,通過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帶來的刺激效用不是靜態(tài)的。
滕泰:過度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無法保證資金的利用率,從而無法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些低效或無效投資,意味著資金的沉淀和浪費。
而增加居民一次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帶來的效用不是靜態(tài)的。這筆資金從居民手中流向企業(yè),再從企業(yè)流向各個產業(yè)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在市場體系中循環(huán)3-5次。這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厚。
這可以理解為是“雞與蛋之外的第三種力量”。沒有這股力量,當前難以讓消費、企業(yè)、就業(yè)、收入這些元素實現正向循環(huán)。
時代周報:怎樣提升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
滕泰:利率是改變邊際消費傾向的抓手。降息將帶來居民邊際儲蓄傾向降低,消費傾向提高。不降息或降息幅度小,居民消費傾向難以提升。
“對消費越來越重視,初步觀念轉變已完成”
時代周報:各界對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價值是不是依然不夠重視?
滕泰:我國習慣性地希望通過促進生產來穩(wěn)增長,且大量的財政資金被用來做基本建設投資。我們用了短短的幾十年,完成了國外幾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我們的鐵路、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當完善了。
因此,我們的觀念需要適時地轉換,更多向民生傾斜,把以往用來建設投資的資金更多用來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費。
時代周報:除了觀念轉變,提振消費還有哪些難點?
滕泰:幾十年來,我們圍繞投資建設形成了一整套的決策機制。要改變,意味著要精簡原本龐大的投資體系,轉而打造促進消費的機構。原來搞招商引資、搞基建的人要轉向去推動消費。這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時代周報:我們其實也可以注意到,從上到下現在都在不斷強調進一步提振消費的意義。觀念在逐漸轉變。
滕泰:最近三、四年,經濟學家不斷展開相關學術討論。我們明顯感覺到各界對消費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政策也越來越重視惠民生、促消費。
我認為初步的觀念轉變已經完成,這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時代周報:從觀念轉變到機制轉變,或許還有待時日。就市場主體來看,哪些品類可以促進消費?
滕泰:本質上,生產與消費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如果一定時間內無法擺脫通過推動產業(yè)政策刺激的方式促進消費,那么新消費的增量彈性相對較大,比如旅游、娛樂等,空間更大。相對而言,剛性消費相對比較難以大幅提升,如一日三餐、衣著等。
時代周報:在進一步刺激消費的過程中,民營經濟、民營企業(yè)家扮演著什么角色?
滕泰:長期看,需求的增長在于新供給,比如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來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智能手機發(fā)明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是0。但當智能手機普及,我們迎來了繁盛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民營經濟、民營企業(yè)家是市場創(chuàng)新的主體,在恢復和擴大消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時代周報:在目前階段,企業(yè)應該怎樣實現創(chuàng)新?
滕泰:在基本物質需要滿足程度較高,而精神需要增長空間無限的背景下,企業(yè)要注重以軟價值創(chuàng)造新需求,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軟價值創(chuàng)造主要體現在研發(fā)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軟價值、體驗創(chuàng)造軟價值、場景創(chuàng)造軟價值、流量創(chuàng)造軟價值、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造軟價值等五方面。
時代周報:大家對軟價值的付費觀念似乎不如發(fā)達國家民眾積極,該怎樣推動大眾消費認知的轉變?
滕泰:推動消費認知的轉變比較難,但企業(yè)把產品與服務升級做好,自然有消費者買單。我相信有一天大家會像談“軟實力”一樣談“軟價值”。如果未來基本物質需求被滿足,那么大眾將逐步追求更高層面精神消費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