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鄭淯心 202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在畫出了一條漫長的N型增長曲線后,交出了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的成績單。
用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付凌暉在7月15日新聞發(fā)布會上的話說,中國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xiàn)企穩(wěn)回升態(tài)勢,尤其是二季度實現(xiàn)了經濟正增長,穩(wěn)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
細數各月的經濟增長,二季度宏觀數據波動尤其顯著——因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沖擊,4月主要指標深度下跌。隨著政策效應較快顯現(xiàn),5月主要經濟指標跌幅收窄,6月經濟企穩(wěn)回升。如4月制造業(yè)PMI指數為47.4%,創(chuàng)下2020年3月以來最低,6月則時隔三月再次回升至榮枯線之上。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二季度GDP實現(xiàn)正增長非常不容易,基本可以確認中國經濟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F(xiàn)在的中國經濟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的病人,還不能掉以輕心、過于樂觀!
近5000萬家企業(yè)的命運也跟隨著經濟的波動而起伏。
作為一家水務行業(yè)央企下的子公司總經理,最近三個月,除了公司辦公室,陳明和同事出現(xiàn)最頻繁的地方是當地政府部門。上半年,原本應由地方政府按月支付的污水處理廠運營費用成為了他最頭痛的問題,當前拖欠費用已達到歷史最高值。截至6月底,公司只收到了地方政府部門前三個月的費用。
“我們也沒辦法,基本每天都去政府部門要錢,就坐在財政部門那里等。希望政府能盡早的撥付給我們費用。我們一般不會和地方政府撕破臉、訴諸法律手段,只能發(fā)函、打個報告給地方政府,表明電費、污水處理藥劑費沒辦法由我們持續(xù)墊資,否則公司就停產了”,陳明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地方政府經常給他的答復是“雖然每年都有做財政預算,但這兩年很多資金都用作疫情防控,所以沒辦法及時到位的支付。”
即使如此,當問及對下半年行情走勢的看法時,他給出的答復是“肯定會非常積極,而且必須要積極”。一方面,他看到了環(huán)保領域密集出臺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為此企業(yè)需要抓住市場機會;另一方面,上半年他的業(yè)績考核遠沒有達標,他需要把失去的時間趕回來。
行至7月,不僅是企業(yè)家們需要規(guī)劃下半年,宏觀經濟專家們也已經開始評估與展望下半年的經濟走勢!癎DP增速能否保5”“通脹壓力”“經濟增長存在哪些不確定性”等成為關注的焦點。
2022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給全年GDP增速目標定下了5.5%左右的目標。按照上半年的增速計算,要達到這一目標,下半年的經濟增速至少到達到7%-8%。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4-6月的經濟指標變動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是非常大,下半年反彈力度不能低估。預期下半年GDP增速很有可能在7%以上,實現(xiàn)5.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問題不大!
但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GDP增速目標只是一個指導性指標。6月份的數據反彈已經證明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加碼,還是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能否“保5”并不重要,要實事求是!爸档藐P注的是房地產爛尾樓,城鎮(zhèn)銀行不良債等問題是否會成為下半年經濟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因素!
7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yè)家座談會,李克強在會議上表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要應對好兩難多難問題,既穩(wěn)增長,又防通脹、注意防輸入性通脹。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xù)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穩(wěn)經濟一攬子政策等實施力度,又要合理適度,不預支未來。
投資:壓艙石效果顯現(xiàn)
從年初開始,投資便被寄予厚望。國家發(fā)改委、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年初多次在會議中提及“基礎設施投資要適度超前”。
專項債的發(fā)行速度顯示著政策層推動投資增長的急迫性——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各地發(fā)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2022年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基本發(fā)行完畢,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
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高于2021年全年4.9%的增速。分領域看,1-6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相比1-5月上升0.4個百分點。
張立群解讀稱:“數據的變化表明今年支持投資增速提高的因素顯著加強。政府投資在其中的帶頭作用比較醒目。政策思路是希望通過更好發(fā)揮政府投資的作用,來帶動民間投資、消費與就業(yè)等!
細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比于2021年1-6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5.4%、國有控股投資增長9.6%;2022年1-6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5%,遠低于國有控股9.2%的投資增速。
數據的變化也反映在具體企業(yè)的實際感受當中。即使是央企子公司,因為缺乏足夠的優(yōu)質項目,陳明的投資出手變得十分謹慎。在此前幾年動輒10%增長的基礎上,上半年公司的營收與投資規(guī)模僅與去年基本持平。
相比于工程建設板塊、設備制造板塊受疫情影響而被迫停工,應收賬款是陳明投資變得謹慎更重要的原因。7月初,在一個水務行業(yè)企業(yè)活動中,通過和其他同行的溝通,陳明發(fā)現(xiàn)公司的應收帳款難題不是個例,只收到前3月運營費用的水務公司比比皆是。
陳明表示:“污水處理費用的賬期問題是行業(yè)的通病,但疫情之后,這項問題更加突出。今年,從集團到我們地方分公司,都把應收賬款工作擺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現(xiàn)金為王。雖然我們告知地方政府不及時支付就停產,實際上根本沒辦法停產,污水治理設備必須24小時連軸轉,停止運營后會對當地的環(huán)保產生影響!
相比于陳明做到投資規(guī)模持平的“幸運”,一些企業(yè)投資收縮成為常態(tài)!安荒荛_源、只能節(jié)流”是廣東麥瑞肯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永峰的上半年運營主題。沒辦法把原料成本持續(xù)上升轉嫁給下游是掣肘投資的重要因素。
作為一家主要向歐美等國出口服裝的公司,布料、染料等原料、房租與員工工資為主要運營成本。過去兩年,肖永峰購買原材料的價格未曾短暫下跌過,2021年下半年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甚至在13%-17%左右。因為跟客戶基本都是長期合作,即使經歷銷量的暴漲暴跌,公司的產品價格基本沒改變過。
肖永峰說:“一旦自己想提價或推遲交貨期,客戶就會把訂單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國!
成本上升、單價無力提升的雙重沖擊下,公司利潤被逐步壓低。為節(jié)省成本,肖永峰選擇將公司的服裝后端包裝外包出去,員工數也由110人減少到現(xiàn)在的60多人。為緩解布料上漲壓力,公司只能與上游供應商簽訂統(tǒng)籌合同,每年固定購買一定數量的布料,這也帶來了更多的原材料庫存壓力。
下半年,投資仍被看作是拉動經濟增長重要的推動力。
張立群介紹,從歷史經驗看,基礎設施建設從啟動到全面展開需要一定的時間。今年上半年圍繞著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這些工作的效果也將在下半年會更加突出;诖耍瑥埩⑷号袛嘞掳肽昊A設施投資將會達到兩位數的增長。
在基礎設施投資風景獨好的另一面,房地產投資仍不容樂觀。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下降5.4%,相比1-5月下滑1.4個百分點。
管清友表示,現(xiàn)有的房地產政策放松還沒有扭轉行業(yè)的預期,整個地產的“磨底”已經持續(xù)大半年,地產恢復嚴重低于業(yè)內很多機構的預期,疊加最近出現(xiàn)的停貸潮,房地產的情況還在惡化。
下一步房地產能否穩(wěn)住預期,在管清友看來還是需要政策整體發(fā)力!胺康禺a預期如果扭轉得慢,會進一步加速行業(yè)下滑,這將會拉動整體經濟往下走!
消費:漫長的復蘇
過去半年,瑪尚諾中國總裁王東生對一二線城市的疫情起伏時間表變得了如指掌。因為疫情的發(fā)生往往會陸續(xù)帶來其旗下9個城市50余家門店的閉店或不允許堂食。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瑪尚諾的經營受到很大影響,這也成為消費數據起伏的一個縮影。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7%,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唯一受到拖累的部分。
分月看,消費已出現(xiàn)好轉跡象。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結束了此前連續(xù)三個月的負增長,增幅相比5月上升了10個百分點。
最近一個月,王東生在感知消費回升的同時也有一些隱憂!白罱饷黠@變好了一點,當然,相比于去年正常運營時還沒有完全恢復。按常理來說,現(xiàn)在處于一年當中消費的旺季,但近期多地疫情再起,顧客有一些驚弓之鳥的感覺!
為提升消費,今年以來促消費政策頻繁出臺。7月1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快釋放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潛力。包括在全國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xiāng),鼓勵有條件地方予以資金和政策支持等。
密集政策支持下,對于消費回升不明顯的原因,張燕生認為,人們對于當前消費激勵理念都懂,只是行動上過不了那道坎!罢叱雠_之后,人們總是會對此持謹慎態(tài)度,導致消費回升比較弱。核心的問題還是,人們開始從道理上明白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騰籠換鳥的時代到來,但這個彎還沒有那么快能轉過來!
為穩(wěn)消費,張燕生認為政策核心還是要解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例過低的問題。需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創(chuàng)造的蛋糕要更多地分配給老百姓(603883)。
企業(yè)層面,消費又能否把“失去的半年”重新奪回來?
王東生的觀點是謹慎預測、樂觀前行。經歷近三年疫情的反復沖擊后,王東生意識到,企業(yè)能做的就是努力尋找確定性,“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區(qū)域,抓住能夠抓住的地方,而不是寄希望于疫情好轉或者堂食經營變好。”
為此,王東生將企業(yè)的下半年發(fā)展重心轉向數字化、線上化突圍。2022年1月,瑪尚諾便制定了積極自救九大方法,其中便包括發(fā)力線上線下一體化,以及直營加盟一體化(做麥當勞式的特許經營)。
“傳統(tǒng)餐飲企業(yè)都是建立在物理空間上,之前餐飲企業(yè)覺得沒有堂食,就受不了。但現(xiàn)在不進行數字化改革就可能死掉,不少餐飲企業(yè)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就看誰最終能更快掌握這個新工具、新技能”,王東生表示。
5月15日,惠譽評級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盡管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消費需求增長仍可能疲弱。在零售領域,必需品應具有相對的彈性,但餐飲和非必需品類別(包括汽車、服裝和化妝品)的需求疲軟可能會持續(xù)比2020年更長時間。
一些宏觀經濟專家顯然更有信心。張立群表示,下半年消費恢復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的蓄積當中。包括疫情防控對消費的影響正在不斷地減退、保市場主體穩(wěn)就業(yè)的工作成效正在不斷的顯現(xiàn)。兩方面因素支持下,下半年消費的底部回升趨勢十分明朗。
進出口:高基礎上的高增長
過去兩年,肖永峰也曾一度擔心東南亞制造工廠搶走公司的訂單。一些同行也去往東南亞開設工廠。
那時,出口至北美的服裝因為貿易摩擦等影響,導致肖永峰的貨柜在抵達美東紐約港或者美西其他港口時,買家需要配合做好當地的貨物清關工作,給買家增加額外的時間成本、資料成本。為此,北美一些買家將訂單轉移至東南亞。
但在今年上半年,情況發(fā)生了反轉。即使處在行業(yè)淡季,對肖永峰而言,他的公司訂單量依舊增長,訂單量相比去年增長20%左右。
肖永峰說:“沒有哪一個買家會在一個國家政局不穩(wěn)定的前提下,把訂單下給該國工廠,干企業(yè)的也都對此很擔憂。并且在東南亞開設電子廠或服裝廠,成本折算下來和我們國內差不多。因為貿易摩擦他們曾短暫受益,現(xiàn)在訂單又重回到我們手中!
對于接下來的訂單情況,肖永峰個人也信心滿滿。他說,國內供應鏈的完整度是廣東工廠老板自信的最大來源。他甚至認為東南亞的投資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在當地的出口訂單可能只是短暫的。
曾經,因為斯里蘭卡的布料價格在8元/米左右,相比國內12元/米便宜很多,他選擇從斯里蘭卡進口布料回國內加工成服裝,但最終的結果是斯里蘭卡沒辦法提供穩(wěn)定的供應貨源,他寧愿花更高的成本選擇國內的布料供應商。
作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進出口總值在2021年經歷21.4%的歷史新高增速后,2022年上半年,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3.2%。6月份出口總值同比增幅更是達到22%,一改4月出口的低迷,延續(xù)了5月以來的強勢。
在張立群看來,上半年進出口的高增長模式依舊可持續(xù)。
“美國等一些發(fā)達國家,短期內的通貨膨脹壓力不會扭轉,需要更多供給支持他們的市場,所以整個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下半年來看仍然會比較強;其次,疫情防控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從趨勢來看會不斷減小,全面生產的恢復前景很明朗”,張立群表示。
不過就具體原因,管清友認為,4月長三角地區(qū)疫情導致大規(guī)模訂單積壓,5月訂單開始釋放,再加上國內產業(yè)鏈相對有韌性,所以6月出口數據表現(xiàn)非常好。應該說,中國全品類的制造工業(yè)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托底作用。
(文中陳明系化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