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研究院發(fā)布《2022年中國乘用車走勢洞察報告》:釋放青年購買力 放寬汽車限購刻不容緩
2022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終端銷量僅489萬輛,同比下滑9.75%,下滑幅度逐月擴大且為近六年較差成績,拉響車市警報
2022年初,中國乘用車市場遭遇當頭一棒,一季度的終端銷量僅有489萬輛,同比下滑9.75%,且下滑走勢逐月擴大,分別為-4.31%、-11.12%、-16.07%。如不考慮疫情突然爆發(fā)的特殊階段2020年一季度,對比過去六年,2022年一季度的表現非常差;
2022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的走勢不同尋常,應引起我們汽車行業(yè)廣大從業(yè)者與相關部門的高度警惕。
2022年一季度,大眾、本田、吉利、日產、奔馳、寶馬等多數主流品牌,都遭遇了終端銷量的同比下滑,且不乏大幅下滑的
2022年一季度,有表現不錯的車企,諸如比亞迪(002594)、特斯拉的同比增長分別高達140%、56.39%,但絕大多數車企表現平平,甚至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諸如大眾、日產、別克等普通主流品牌的下滑幅度都高達30%左右,奧迪、奔馳、寶馬三大主流高端品牌都清一色下滑,且幅度都達到了十幾個點,吉利、哈弗、長安等主流中國品牌的表現同樣乏善可陳;
2022年一季度為何走勢疲軟,如何應對等,是絕大多數車企的共同課題。
2022年一季度,中國車市的疲軟表現,與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節(jié)點高度重疊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快速推動原油、銅、鋁、鈷、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全球最大制造業(yè)基地的中國,造成了直接與巨大沖擊,尤其是制造業(yè)之母的中國汽車產業(yè),導致廣大車企的生產成本驟增;由于上海及周邊地區(qū)是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核心制造基地與核心消費區(qū)域,2022年3月,上海疫情的愈演愈烈,尤其是下旬,采取了部分封城舉措,直接沖擊了中國汽車制造與當地汽車消費;俄烏戰(zhàn)爭、上海大疫情等,導致中國股市急轉直下,與中國百姓財富的大幅縮水,勢必會部分稀釋車市消費;
俄烏戰(zhàn)爭、大海大疫情等,雖然能解釋中國車市持續(xù)承壓的走勢,但仍解釋不了為什么2022年一季度整體性疲軟。
2022年二季度,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陰影仍將籠罩中國車市,可能危及全年
2022年一季度,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對中國經濟與車市的沖擊僅是開始,二季度將持續(xù)發(fā)酵:4月14日,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遭遇烏克蘭導彈攻擊導致沉沒,俄羅斯發(fā)起第二輪特別軍事行動,增加了俄烏戰(zhàn)爭的不確定性;進入4月,上海疫情不僅對自身的消費沖擊持續(xù)顯現,而且加速向浙江、江蘇、安徽等周邊省份蔓延,停工停產等愈演愈烈,進一步沖擊百姓的日常生活與車市消費……原中國銀行(601988)副行長王永利呼吁國家做好應對更大沖擊的政策準備,華為余承東、魏派李瑞峰等相關企業(yè)高層,紛紛表達了對停工停產或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憂慮;
樂觀預判,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沖擊有所緩和,也得二季度后半期,2022年二季度中國車市將整體承壓,如有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危及全年。
導致2022年一季度中國車市疲軟的,除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看得見的因素,還有青年購買力嚴重不足等看不見的因素
哪怕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影響再大,對中國車市的沖擊都是短期的或外部的。最怕的是看不見的、內生的且持續(xù)惡化的因素,如當下青年購買力嚴重不足:2014-2020年,中國車市35歲以下青年銷量占比從70%跌至55%,導致多數以年輕化戰(zhàn)略為主或以緊湊型轎車銷售為主的車企紛紛掉鏈子;理論上,35歲以下的青年用戶應處于購車的旺盛期,但實際表現并不理想,2021年青年車市保有用戶占人口的比例并不是特別突出;
青年購買力的持續(xù)大幅減弱,直接拖垮中國乘用車大盤走勢,終端銷量由2017-2018年的2400多萬輛,跌至2020-2021年的2000萬輛多點。十四五期間,如青年用戶的購買力仍無法得到釋放,中國車市將持續(xù)疲軟。究其原因有90后等青年用戶出生人口的持續(xù)下滑,還有什么原因?
目前,中國車市的政策面,很少有鼓勵年輕人購車的,限制性政策倒反一大堆,諸如汽車限購、搖號五年社保要求、牌照競拍等。
2022年中國車市或將“躺平”,跌破2000萬輛,十四五期間都將面臨嚴峻挑戰(zhàn),相關部門急需研究“可持續(xù)的救市政策”
2022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終端銷量同比下滑9.75%,由于俄烏戰(zhàn)爭、上海疫情等的延續(xù)性,基本預判二季度中國車市將持續(xù)承壓,萬一還有其它不確定因素,悲觀預判2022年中國乘用車的終端銷量可能跌破2000萬輛,全年處于“躺平”狀態(tài);
青年購買力的嚴重不足將長期制約中國車市,悲觀預判十四五期間中國車市持續(xù)下滑,如能有效釋放青年用戶購買力,不排除觸底反彈的可能;
2008年與2015年,中國車市同樣面臨嚴峻挑戰(zhàn),但由于青年用戶購車旺盛,出臺購置稅減半等財政補貼型刺激政策后立竿見影。目前青年車市萎靡不振,中國車市整體性面臨短期與長期的雙重挑戰(zhàn),2022年該如何救市?
目前中國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與日俱增,照搬財政補貼型刺激政策不合時宜,盡量少讓政府花錢,多挖掘車市內生增長潛力
過去十多年,凡是談及車市各項刺激政策,包括購置稅優(yōu)惠、節(jié)能補貼、汽車下鄉(xiāng)、以舊換新等,都和錢有關,且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因為過去的購車主力是小鎮(zhèn)青年,以采購入門家用車型為主,對價格補貼與優(yōu)惠力度等比較敏感;
近兩年,由于疫情影響、房地產趨冷,再加政府越來越重視教育、社會保障、科學技術等,使得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壓力陡增,國家支出越來越接近25萬億人民幣,截至2021年底,僅中央級財政債務余額就突破了23萬億人民幣,且呈現加速提升之勢;
如汽車購置稅優(yōu)惠5%,一兩千億元的財政收入輕輕松松就沒了,在艱難時刻,為了刺激中國車市,盡量不讓政府花錢,多挖掘車市內生增長潛力。
車市消費重心加速上移,應重點挖掘大城車市的增長潛力,傳統的汽車下鄉(xiāng)政策不符合中國車市演變趨勢
中國社會的人口分布加速大城化或城鎮(zhèn)化:2010-2021年城鎮(zhèn)化率由49.95%升至64.72%;三線、四線、五線等小城人口持續(xù)流失,一線、新一線、二線等大城人口持續(xù)增加。車市消費重心演變與人口演變如出一轍,持續(xù)向大城集中,2017-2021年大城銷量占比由52.03%升至56.78%,但2022年一季度再次反彈的疫情等,主要集中大城,部分沖擊了大城車市,導致占比有所下滑;
過去汽車下鄉(xiāng)政策在中國車市的救市過程中經常出現,2009年有中央版的汽車下鄉(xiāng)政策,對購買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以及將三輪汽車或低速貨車報廢換購輕型載貨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近十年陸陸續(xù)續(xù)涌現了不少地方版的汽車下鄉(xiāng)政策;
面對人口與車市重心持續(xù)上移的新趨勢,汽車下鄉(xiāng)政策有點不合時宜。
新能源車市快速崛起,應積極夯實新能源消費基礎,以燃油車為主的傳統購置稅減半政策不符合中國車市演變趨勢
近十年的市場培育,中國新能源車市正迎來“收獲期”,2021年新能源消費突然爆發(fā),終端銷量由100萬輛飆升至300萬輛,2022年一季度銷量占比升至20%,全年銷量有望挑戰(zhàn)500萬輛;
過去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在中國車市的救市過程中經常出現,且屢建奇功,但重點支持1.6L及以下排量的燃油車。2018年起購置稅支持重點轉向新能源,成為新能源車市突然爆發(fā)的重要保障。面對來之不易的新能源發(fā)展勢頭,再推出含燃油車版的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有點不合時宜。
能兼顧大城化,夯實新能源化,還屬內生動力的,加速釋放青年購車潛力將成為新一輪救市政策的戰(zhàn)略重點
按照目前形勢預判,由于大城化、青年用戶本身在減少、轉戰(zhàn)二手車,以及核心大城限購等,十四五期間,預判青年購車用戶還將持續(xù)減少,不排除跌至700萬輛的可能;
理論上青年車市還有不少增長潛力,且高度符合車市消費大城化、購置稅重點支持新能源等新趨勢,如能將釋放青年購買力作為新一輪救市政策的戰(zhàn)略重點,不僅青年車市會觸底反彈,十四五末銷量有望追上中年用戶,而且將助力中國乘用車大盤銷量觸底反彈。
釋放青年購買力,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刻不容緩!該政策就像束縛中國青年車市的“緊箍咒”
青年車市潛力挖掘的重點,應聚焦準高校畢業(yè)生車市,以畢業(yè)五年及以內的準高校畢業(yè)生為例,該群體已經成為同齡青年用戶的購車主體,2017年滲透率突破50%,2021年突破60%。同時,高校畢業(yè)生高度分布于一線、新一線、二線等大城市,2021年占比高達64.21%,明顯高于大盤水平。其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占了準高端畢業(yè)生購車用戶的16.12%,對比大盤的優(yōu)勢更加顯著;
十四五期間,隨著高校畢業(yè)生越來越多,青年用戶加速大城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等核心大城市都處于汽車限購狀態(tài),嚴重束縛了青年用戶的購買力。
如能有效釋放青年購車潛力,以準高校畢業(yè)生為主的新青年車市,將為中國車市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目前的青年車市,已不同于以小鎮(zhèn)青年為主的傳統青年車市,準高校畢業(yè)生已搖身一變?yōu)橄M主力。受過更好教育、集中大城市,聚焦互聯網、金融等高附加值行業(yè)、家庭收入水平更高的“新青年用戶”,勢必會為中國車市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推動消費升級、售后優(yōu)化、產品改良等。如以高校畢業(yè)生為主的新青年的單車均價升至20萬元,即便中國車市的銷量保持不變,也能進一步涵養(yǎng)采購、制造、銷售、服務等汽車各大價值鏈;
在十四五期間,無論是準高校畢業(yè)生的同齡青年占比,還是準高校畢業(yè)生的同齡車市占比,預判都會突破70%,進一步夯實主體地位;
雖然以準高校畢業(yè)生為主的新青年用戶,具有更強的購車能力,但在北上廣深杭津等核心大城市,英雄無用武之地!諸如北京的燃油車限購指標一個輪回,至少70年,請問人生能有幾個70年?
實踐充分證明,簡單的“汽車限購”無法有效緩解城市擁堵問題,相關城市別再糾結了,唯有壓力才有動力
北上廣深等核心大城市,出臺汽車限購政策的核心原因都是為了治理城市擁堵現象,但高德地圖發(fā)布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在汽車保有量200萬輛及以上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數排行榜中,限購城市整體上處于相對靠后的位置,北京、上海、廣州接近墊底水平。倒反是無錫、蘇州、寧波、溫州等非限購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數相對靠前;
汽車限購政策原本是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給城市優(yōu)化交通爭取更多的時間,屬于典型的短期政策,但時間是爭取到了,不過交通并沒有很大優(yōu)化,甚至出現了短期政策長期化的跡象。目前,最短的也實踐了7年,最長的居然實踐了27年,充分證明一個結論:簡單的“汽車限購”無法有效緩解城市擁堵問題!接下來何去何從?是否續(xù)延汽車限購政策?還是咬咬牙給自己一點壓力?
最后我們嘮句家常:目前鼓勵生育應當是各級政府的核心任務,但在中國的尋常百姓家,買車幾乎是結婚的標配,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部分核心大城市的汽車限購政策,間接影響了年輕人的結婚熱情,從而導致生育率持續(xù)走低?
易車研究院研究團隊
周麗君 易車研究院院長/首席分析師
高英 易車研究院行業(yè)分析師
蔣若薇 見習分析師/市場專員
石本雅 易車研究院行業(yè)分析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