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小甫,坐在教室里,不時看看窗外。
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告訴他,對面的山頭,常會有覓食的野象。大家會跑到操場看看,隔著圍墻,距離不過幾百米。
這里是云南普洱,小甫住的鎮(zhèn)子,叫倚象鎮(zhèn)。村里的老人說,過去常有野象出沒,這兒叫“野象鎮(zhèn)”,后來象一度沒了蹤影。這些年,它們再次歸來。
對老人們來說,野象是舊相識;
對于小甫和同學(xué)們來說,野象是伴隨長大的風景;
對于那些當家的中年人來說,野象是闖入者。
他們和野象朝夕相處的生活,因為那群北上又南歸的“網(wǎng)紅”象群,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0月11日至15日,在象群的北上終點昆明,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舉行。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邀請來自美國的視頻博主郭杰瑞,一起來到普洱,看看和野象“共生”要付出什么樣的辛苦,又有著什么樣的智慧。巡象員、“大象食堂”的管理員和種植員、保護區(qū)的森林體驗師,還有“人象談判師”、小甫一家人將一一登場。
今天,老邱帶我們?nèi)パ蚕蟆?/p>
△ 【視頻】村里有個巡象員
天剛亮,老邱就出門了。他得趕在鄉(xiāng)親們下地干活兒前,搞清楚大象在哪里,要往哪里去,把預(yù)警的信息發(fā)給大家。
早上這次巡象,少說得走一個半小時。下午四、五點村民們收工前,老邱還要巡一次。如果象群靠近村子,或有獨象進村,老邱就要發(fā)出緊急預(yù)警,夜里也得盯著。
走過一個小泥塘,兩邊都有象腳印!白蛲硭鼈兙驮谶@,喏,它是這么跨著喝水的”,說著,老邱一腳踩一個腳印跨著泥塘,和我們學(xué)大象喝水的樣子。
帶著我們,老邱不敢走太深。他被大象追過四次!岸湟徽校蔷褪撬^來了”,老邱把雙手放在耳邊:“你得趕緊跑”。
“你跑得快嗎?”杰瑞問。
老邱一擰脖子,“反正一般人跑不贏我!彼麖谋澈笸浦苋鹋郎弦粋小山坡。老邱今年58歲,走起山路,像是18歲。
老邱巡象時,背一個黑色的單肩包,里面裝著望遠鏡、GPS,還有一沓保險定損單。誰的莊稼被象吃了毀了?怎么賠付?咖啡多少錢?茶葉多少錢?三年以上多少錢?掛了果的多少錢……他分門別類,連棵數(shù)都數(shù)清楚。
2014年,云南省實現(xiàn)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全覆蓋,保費由政府支付。老邱指著眼前一片倒伏的玉米地,“這就是‘老象’剛踩的,每個人的我都要記清楚,就是這補償標準,可以再提一提!
老邱,全名邱賢昌,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qū)六順鎮(zhèn)官房村村民。自家地里水稻、咖啡、茶葉、桉樹、魚塘加起來有幾十畝。閑來上山采來野蜂蜜,一年也能賣萬把塊錢。兩個兒子都在城里工作,不同意他巡象,辛苦,又太危險。
但他一干就是四年!斑@四年,村里沒再出過大象傷人的事兒。只要我身體搞得贏,我可以一直做!
普洱市思茅區(qū),是近20年來野生亞洲象回歸的棲息地之一,常年有一百多頭象在境內(nèi)活動。老邱告訴我們,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有一名巡象員。
預(yù)告一:
【相對論·大象來我村】明天,嘗一嘗“大象食堂”。
預(yù)告二:
10月15日下午1點,央視新聞《我和我的村莊》第二季之“大象來我村”直播,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視頻博主郭杰瑞,“遭遇”萌娃挑戰(zhàn)——野象常來家門口,如何跟它做朋友?走進普洱市思茅區(qū)倚象鎮(zhèn)納吉小學(xué),開一堂生物多樣性“主題班會”,聊一聊“象”往的生活。
監(jiān)制丨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記者丨莊勝春 王溪
主編丨張宗堯 尚曉煜
編導(dǎo)丨郝薇 王洪春 樊浩
攝像丨樊浩 牛永毅 余樵
航拍丨李揚
剪輯丨樊浩 張瑩 許夢佳
編輯丨單楚玉 楊吉兒
技術(shù)丨夏文
統(tǒng)籌丨紀方
鳴謝丨中共普洱市委宣傳部 普洱廣播電視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