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不卡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二区av_国产小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日本一个人在线观看_亚洲国产三级免费观看_韩日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环太平洋免费观看免费_欧美成人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吊龍起舞送祝福(身邊的年味)

2021-02-11 11:29:21 和訊  人民網(wǎng)

山風靜謐,夜色如鐵。咚咚咚——鏗鏘鼓點聲乍起,隨之,兩條“火龍”追逐著“龍寶”,在節(jié)奏中,上下翻飛,翩然起舞。龍身通體透出的亮光,在夜空中劃出優(yōu)美靈動的線條——這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zhèn)下團村的吊龍表演(見圖,龍福云攝)。

作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城步龍舞,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歷史!袄弦惠吶藗髡f,最早為紀念明朝將領藍玉和他的后人,城步發(fā)明了扎制吊龍和舞龍的技藝。”下團村吊龍隊隊長藍立松說。幾百年延續(xù)下來,舞吊龍,已經(jīng)成為當?shù)?a onmouseover=showImage('stock','1_603883',this,event,'1770') target='_blank'>老百姓(603883,股吧)祈福消災、寄望風調(diào)雨順、祝福生活美好和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種獨特方式。

制作:100多道工序

城步吊龍的制作工藝非?季。“細分起來,完整地制作一條吊龍,需要100多道工序。” 藍立松說。

選竹、破篾、扎篾、布藝、剪紙、扎紙、貼花、繪畫……每一個步驟,都體現(xiàn)了村民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積累的智慧和藝術。

下團村青山環(huán)抱,山上隨處可見制作吊龍所需的竹材,但并非所有竹子都可供使用。

“要在立秋以后,上山砍生長在山坡當陽面的竹子!彼{立松很有經(jīng)驗,“竹子強度要高,韌性要足,生長期最好在4年左右!

為了保證扎制的龍骨架不變形,竹子大小要統(tǒng)一。藍立松把手往竹子根部一搭,自下往上量出五尺高的距離,在此處用兩個手掌合起來一掐,周徑九寸到一尺,剛好符合要求。

砍回來的竹子還需要剖開、浸泡等一系列預處理,才能破篾。拿刀一層層劈下來,最終竹條要加工成寬不過3毫米、厚不過2毫米的竹篾。

“用篾條和木板扎骨架的時候,吊龍隊40個人一起上陣,半個月才能干完!彼{立松說。

最難的要數(shù)扎制龍頭,它沒有固定模樣,全憑師傅腦中構思。首先用一塊木板做基骨。在基骨上先扎制龍頭、龍鼻、龍角、龍耳、龍須、龍睛。龍睛是兩個竹篾圈制成,中間用一根軸桿連接在頭骨上,再用一根麻線連接活套。然后扎制下頜骨,下頜骨與龍舌固定,再在基骨上穿一根軸,系上一根麻線連接活套,活套利用篾的彈力,在龍頭舞動時,龍口會自然地一張一合,龍睛也會一睜一閉,栩栩如生。骨架扎好后,還需用繩、布、紙、燈裝飾!耙郧肮羌軆(nèi)留有立蠟燭的孔,現(xiàn)在出于安全考慮,都改用LED燈!彼{立松說。

舞龍:挨家挨戶送吉祥

往年,每到臘月初,吊龍隊就要在傳承人丁志凡的帶領下,扎制龍燈。

新龍制成,還需要舉行莊重的“接龍”儀式。“在臨水之處,擺上香案,放上貢品,唱上一段祝詞,跳上一出儺舞。將混合著雞血、朱砂和雄黃的顏料,灑向龍頭、龍身、龍尾,稱之為點睛、畫鱗、開光!背遣娇h文化館副館長江千告訴記者,“然后大家將龍燈全部點亮,再簇擁著把‘龍’請回村寨。”

如今,儀式有所簡化,更多成為一種寄愿的象征。

正月初二開始,吊龍隊便舞著吊龍龍燈,在自己團寨里,挨家挨戶送吉祥;若是接到邀請,也去往他鄉(xiāng)別寨致以美好的祝福。

而之所以叫吊龍,是因為包括龍頭在內(nèi)的十二節(jié)龍身并不直接由高竿撐起,而是通過鉤子和繩索,懸垂在竹竿上。因此,吊龍舞動時,相較于許多其他形式的龍舞,顯得格外靈動輕盈。

懸起吊龍的竹竿長短不一,最長的高達7米,從而讓吊龍舞起來有更大的活動范圍,賦予了其更強的表現(xiàn)力。

下團村老一輩藝人大多集傳統(tǒng)武藝和表演技藝于一身,設計出了諸如“雙龍出海”“活龍上樹”“翻江倒!钡纫幌盗懈唠y度動作!安戎狞c,快如疾風驟雨、驚雷閃電;動如流水飄云,陽雀過山;靜如丹鶴獨立,仙佛養(yǎng)神,表現(xiàn)力十足。”江千評價。

傳承:該年輕人上場啦

正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價值,2011年,以丹口鎮(zhèn)下團村為代表的城步吊龍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在丁志凡的組織下,村里成立了一支40人左右的吊龍隊,成員全部都是村民。忙時下田干活,閑時訓練演出,成了村民們生活的常態(tài)。

由于國家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吊龍隊的表演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些年,隊員們參加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化表演,從上海舉行的世博會,到在貴州舉行的全國少數(shù)民族體育運動會,再到在廣西舉辦的中國東盟國際龍獅爭霸賽,一支隊伍兩條龍,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白疃嗟囊荒辏覀円硌120多場次。”藍立松說。

如今,83歲的丁志凡,已經(jīng)很難親自上場,表演的擔子落到了新隊長藍立松肩上。但丁志凡依然忙碌,講解扎制龍頭的技巧,指點龍舞動作要領,傳授唱頌詞的經(jīng)驗……對于吊龍傳承,他希望還能有更多人參與其中。

三通鼓響,吊龍再舞,舞動“龍寶”的,已經(jīng)換了個年輕人!笆窃撍麄兩蠄隼!”丁志凡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1日 07 版)

延伸閱讀

(責編:郝江震、白宇)

(責任編輯:劉暢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chǎn)品

        长春市| 牟定县| 玉树县| 沂水县| 涡阳县| 南华县| 永川市| 庆城县| 仪陇县| 台南县| 遵化市| 射洪县| 泾川县| 临城县| 定南县| 桂阳县| 嘉黎县| 玉龙| 辽阳县| 信丰县| 牡丹江市| 云安县| 江达县| 承德县| 上虞市| 金乡县| 无为县| 中宁县| 阜宁县| 德保县| 伊通| 克拉玛依市| 五华县| 古田县| 崇文区| 沂南县| 罗源县| 铜川市| 聊城市| 宜城市|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