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月5日報道 他們被稱作“中國通”(China Hands),很多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們也被學界尊為知華派專家,很多人還取了一個中文名字。他們大都有著藤校的學術(shù)背景,也曾多次往返穿梭于太平洋(601099,股吧)兩岸。他們是美國研究中國問題的精英,依靠自己的研究改變著美國人民對中國的認識;他們亦是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幕僚,甚至借由“旋轉(zhuǎn)門”走入白宮,親自操刀制定政策。
1.戴維·蘭普頓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尼采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教授兼中國問題研究榮譽主任,曾任亞洲基金會主席。1988年至1997年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他是尼克松中心中國研究項目的創(chuàng)始主任。蘭普頓專門研究中國國內(nèi)政治、美中關系和中國外交政策。2015年1月,蘭普頓被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評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問題觀察家。
2.沈大偉(戴維·香博)
喬治·華盛頓大學埃利奧特國際政治學院教授、中國政策項目主任。他還是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他被視為研究中國外交政策、軍事和安全問題以及中國政治的權(quán)威,是一名媒體評論員,曾擔任美國政府和幾個私人基金會和公司的顧問。
3.謝淑麗(蘇珊·舍克)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與戰(zhàn)略學院教授。她曾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助理國務卿幫辦。她還是全球戰(zhàn)略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咨詢集團的高級主管,在該集團協(xié)助客戶處理與東亞相關問題。她的專業(yè)是中國政治。
4.李侃如(肯尼思·利伯索爾)
布魯金斯學會對外政策項目榮譽高級研究員。他被稱為中國精英政治、政治經(jīng)濟、國內(nèi)和外交政策決策以及美中關系演變方面的專家。2009年至2016年,他是布魯金斯學會對外政策項目和全球經(jīng)濟與發(fā)展項目高級研究員。2009年至2012年,他還擔任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1998年至2000年,李侃如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
5.葛來儀(邦妮·格拉澤)
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兼中國力量項目主任,悉尼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資深研究員,也是美國政府東亞問題顧問。葛來儀大量記述了中國外交政策的各個方面,包括中美關系、美中軍事關系、兩岸關系、中國與日本和韓國的關系、中國對導彈防御系統(tǒng)以及亞洲多邊安全的看法。
6.卜睿哲(理查德·布什)
自2002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外交政策研究領域的首任主席。卜睿哲也是一位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他曾在美國政府部門任職19年,其中包括負責東亞事務的國家情報官員等職位。(涂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