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演說者,曾在阿里巴巴擔任過8年演說教練。在28年的演說生涯中,我有過數千場公眾演說的經歷,輔導過數不勝數的學員。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qū)和行業(yè),他們當中有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殘奧會冠軍、世界旅游小姐,也有可愛的小朋友……他們都客氣地稱我為“老師”。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我極其珍視的家人和朋友。
更多的時候,我是一名聆聽者。在與學員相處的時間里,我喜歡傾聽他們訴說自己的故事:當他們在分享自己寶貴的成功經驗時,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當他們談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獲得的成長和進步時,我能真切地體會到他們內心的喜悅;當他們在向我傾訴自己正面臨的挫折和困境時,我也能感同身受,為他們感到難過……
所謂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靈的共振,大抵就是在表達與傾聽中實現的——這就是聲音的力量!在平淡的只言片語之間,聲音向我們傳遞著生命的愛與溫情。
盡管從事演說教育事業(yè)多年,但我并不認為它僅僅是我的一份工作。事實上,演說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成了我的生活信仰。我見到過太多的學員因沉默寡言而受到領導冷落,因詞不達意而失去重要客戶,因疏于表達而導致融資失敗,因漠視溝通而出現家庭裂痕……
在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曾經那個自卑怯懦、不善言辭的少年。根深蒂固的內向與自卑曾讓我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導致我在工作中屢屢碰壁,在生活中孤獨而迷茫。直到接觸了演說,我才重拾自信、勇敢表達,就像在黑暗逼仄的隧道中突如其來地閃現出了“一道光”,這道光讓我看到了五彩斑斕的生命色彩。
演說的真諦,其實就是一場自我錘煉之旅。
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像我這樣的故事和經歷。他們有思想、有才華,他們真誠、善良,他們的內心中有一片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夢想熠熠生輝。但是,溝通和表達能力的欠缺阻礙了他們追求夢想的腳步。所以,我愿意傾注一生的心血和激情致力于演說事業(yè),希望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說幫助更多的人,就像改變曾經的自己一樣。
在我的演說課堂上,許多新學員缺乏面對公眾發(fā)表演說的勇氣,因為他們始終無法克服自己內心的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們對自己缺乏正確的思維認知——束縛我們的,從來不是情緒,而是思維方式。
在一些社交或商務場合,許多人可能會陷入這樣一種思維誤區(qū):他們認為只有那些擁有一定財富、地位和社會聲望的成功人士才有資格站在舞臺上;而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因此當被邀請到舞臺上、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時,他們往往會在潛意識里否定自己,由此產生自慚形穢的消極心理。思維決定了情緒,而情緒決定了行為。思維的差異最終決定了演說的成敗。
那么,我們如何在演說過程中有效扼制這種“有害情緒”呢?這就需要我在本書中所要闡述的核心概念——演說思維。
比如,我在本書中專門提到了“有我思維”的場景運用!坝形宜季S”強調演說者要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內心深處肯定自己、嘉許自己,激發(fā)自己的內在能量。
舉個例子,我的課堂上有一位來自“蜜柚之鄉(xiāng)”漳州平和縣的學員。他每次上臺都非常緊張,因為在同期學員中,無論資歷、實力還是聲望,他都遠遠不及其他同學,所以他在演說過程中經?ぃ袝r甚至語無倫次……后來,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他對蜜柚非常了解。于是,在一次場景演練中,我對他說:“我們不談其他內容,你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蜜柚的知識。”
這時,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現了:原本講話結結巴巴的他,忽然之間像變了一個人。他不僅向聽眾繪聲繪色地介紹了蜜柚的栽培歷史、產地、品種、口感、功效等,而且舉止神態(tài)充滿激情和自信,與之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狀態(tài)完全判若兩人,而臺下的聽眾也聽得津津有味。一場本來預定為8分鐘的演說,他足足延長到30分鐘。我清楚地記得,他在那次演說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們可以從這位學員的經歷中得到一些啟發(fā):不管一個人從事什么樣的行業(yè),不管他處于什么樣的社會地位,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想必都有過人之處。演說,不僅是我們表明立場、輸出思想、分享知識的最好路徑,更深層次的意義還在于,它其實是一段提升自我覺察、激發(fā)內心潛能的過程。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演說,我們不斷審視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演說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曾經在“得到”上聽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30講》課程,非常贊同梁寧老師提出的“產品能力是人生的一個底層能力”的觀點,這與我在本書中倡導的“IP思維”不謀而合。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當我們與他人交往時,一言一行都構成了我們在他人心中的人格特質。
正所謂“人即產品”,我們在面對公眾進行演說時,必須具備“IP思維”,即有意識地向聽眾傳遞我們的觀點和想法,把自己當作一款產品推介給聽眾,塑造自己的個人IP,通過演說去影響、呼吁更多的人,讓聽眾感到召喚的力量,并積極采取行動。
許多學習演說的朋友都問我,演說思維為什么這么重要?我認為,演說思維的終極目標在于實現演說者想要的結果,也就是我在本書中談到的“結果思維”。一切沒有結果的演說,都是演說者的一種“自嗨”行為。要使每一場演說——比如在談判、招商、路演、銷售、會議等場合——都取得成功,演說者必須朝最終目標和成果的方向去引導聽眾。
演說思維是一門探討演說技巧的課程,也是一門洞悉人性的學問,它融合了心理學、溝通學、神經語言程序學、教練技術等,旨在探討高效表達背后的底層邏輯,幫助和引導讀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演說框架和實戰(zhàn)系統(tǒng)。
我衷心地祝愿所有懷揣夢想的朋友,都能努力掙脫對演說的恐懼,學會勇敢發(fā)聲、自信表達,追尋自己內心的光芒。ㄓ喔,2019年6月13日)
基本資料
作者:余歌 著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策劃方: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名家推薦】
互聯(lián)網時代,公共演說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決定一個人事業(yè)高度和人格魅力的“硬通貨”。余歌是阿里巴巴連續(xù)8年的演說教練,他提出“思想即貨幣,社交即流通,表達即變現”!堆菡f思維》是余歌凝聚28年演說實踐經驗而沉淀的智慧結晶,他把自己的課程和互聯(lián)網思維深度融合,注重演說者思維認知的培養(yǎng),幫助讀者建立高效的表達框架,推薦一讀。
——吳曉波
著名財經作家
多年來,余歌一直以“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為使命,激情洋溢地獻身于演說事業(yè),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說,激勵了無數的人們,幫助他們勇敢發(fā)聲,自信表達,平等溝通!堆菡f思維》包含鮮明的創(chuàng)新性和啟發(fā)性,處處體現著余歌的睿智思考,為讀者提供了干貨滿滿的實踐啟示。
——江南春
分眾傳媒(002027,股吧)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
卓越的領導者往往都是優(yōu)秀的演說者。演說可以顛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改變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而探索和構建全新的精神世界;演說能夠激發(fā)自我思辨,尋找共鳴,探求真相……《演說思維》一書凝聚了余歌多年的心血和思考,既闡述了演說的實戰(zhàn)技巧,又強調了演說思維的價值意義。讀者定能從中領悟演說的魅力,提升演說能力,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楊飛
《流量池》作者、瑞幸咖啡CMO
【內容簡介】
招商、談判、路演、激勵……一切場景皆演說,人生處處是舞臺。演說具有說服力、思想性、啟發(fā)性和審美價值。演說技巧和策略只是演說之“術”,演說思維才是真正的演說之“道”。
本書首開先河,凝練IP思維、有我思維、定位思維、鏈接思維等12大演說思維,融匯心理學、神經語言學,從洞察人性、框架搭建、內容呈現、有效控場等方面,對演說過程中的思維訓練及其實踐進行拆解,引經據典并結合大量案例,幫助讀者透徹把握演說的本質,培養(yǎng)正確的演說思維和技巧,在高效表達的同時實現演說目的,展現自我修養(yǎng)學識、氣質風度、人格魅力,產生強大的個人影響力,獲得愉悅的人際交往體驗。
【作者簡介】
余歌
本土演說家,著名演說教育家,演說培訓導師,余歌®演說品牌、余歌演說頻道創(chuàng)始人,阿里巴巴連續(xù)8年的演說教練,多家上市公司總裁的私人演說教練,中國演說節(jié)發(fā)起人。1992年以來,余歌以“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為使命,致力于現代演說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培訓學員逾30萬人,演說足跡遍布韓國、泰國等地,被譽為“中國式卡耐基訓練第一人”。
余歌具備獨到、深刻、系統(tǒng)的演說思維,經常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及無印良品、京瓷、蔦屋書店等處學習。余歌的學員中不乏奧運冠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服務的企業(yè)客戶包括阿里巴巴、紅星美凱龍(601828,股吧)、香港李錦記、中國平安(601318)等,著有《演說改變世界》等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