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去年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十大網(wǎng)紅拍照打卡勝地,哪個讓你心動,快納入新年旅行清單吧!
磁島
磁島擁有安靜隱逸的海灘,原始的自然風(fēng)貌以及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在這個充滿熱帶風(fēng)情的島嶼,身心可以得到極大的放松,同時這里通向大堡礁的交通也非常便捷。你可以沿著1.2公里的Hawkings Track漫步,將全島風(fēng)光盡收眼底;在磁島的23個海灘中,選擇任意一個海灘放松自己;或者潛水探索SS Yongala沉船,沿著磁島浮潛小徑一睹海底風(fēng)光。
從世界一流的海灘到古老的熱帶雨林,新南威爾士州的傳奇太平洋海岸自駕游別有一番趣味。獵人谷的知名葡萄酒莊,史蒂芬港一望無垠的沙丘以及拜倫灣閃閃發(fā)光的海灘,一路上還有機會“偶遇”野生動物。另外,你還可以體驗在史蒂芬港與海豚共舞,在獵人谷品嘗美酒,日出之時在拜倫灣來一次跳傘。
澳大利亞藍花楹花海
藍花楹是澳大利亞標(biāo)志性的植物,當(dāng)?shù)馗魈幎伎梢钥吹剿{花楹的身影,但是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悉尼春天的藍花楹花!獕艋冒愕淖仙{花楹花朵包裹著樹干,將樹下的道路也鋪上厚厚一層“紫地毯”。每年十月至十一月的花期,可以看到悉尼最為壯觀的藍花楹繁花盛景。游客還可以參加在格拉夫頓以及新威爾士州北部舉辦的藍花楹節(jié)。
大堡礁海洋生物
綿延2000公里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海洋生物棲息地之一。無論是出海潛水,還是從島上出發(fā)浮潛,都能與這里的1600余種魚類、30余種鯨魚和海豚、130余種鯊魚、鰩魚以及六種海龜一起遨游大堡礁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這里每年都吸引著數(shù)百萬的游客前來觀光。
珊瑚海岸
珀斯向北駕車幾個小時即可抵達珊瑚海岸。在這里可以看到1100多公里長的白色沙灘、壯觀的內(nèi)陸沙漠、悠閑的海邊小鎮(zhèn)以及世界最大的邊緣珊瑚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寧加洛礁。最贊的事情就是在寧加洛礁的海灘浮潛,和野生海豚、鯨鯊一起“游泳”,然后在塞萬提斯品嘗澳大利亞最新鮮的龍蝦。
穿越諾拉波平原
駕車穿越廣闊無垠的澳大利亞內(nèi)陸半干旱區(qū)——諾拉波平原,體驗全球最佳的公路探險路線之一。穿越諾拉波的路線由西部采金區(qū)出發(fā),沿著南部邊境行駛,直至南澳大利亞州的艾爾半島。你可以在世界最長的海岸懸崖觀賞鯨魚離岸,在澳大利亞最長、最直、且最平坦的道路上駕車,以及在世界最“長”的高爾夫球場打一次球。
豪勛爵島
豪勛爵島沒有任何電纜線或高樓大廈。這個狹長的島嶼最長處僅有11公里,最寬處2.8公里。悅耳的鳥鳴聲蕩漾在潔凈的空氣中,讓人仿佛置身此起彼伏的連綿群山。平時島上300位常住居民過著悠閑的慢生活,僅允許400名游客同時登島。有意思的事情包括徒步游覽觀光步道、乘坐玻璃船一覽瀉湖美景、在內(nèi)茲海灘喂魚以及自行車環(huán)島騎行等。
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園
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公園在1948年由澳大利亞首位自然學(xué)家Eric Worrell建立,現(xiàn)在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首選景點之一。這座爬行動物公園是澳大利亞唯一一座通過收集和研究動物毒液來救治被蛇或蜘蛛咬傷的人的動物園。這個項目在過去的50年間,每年拯救過300多人的生命。
你不妨試試在散養(yǎng)區(qū)域喂食考拉,高人氣的加拉巴哥島龜Hugo一起散步;在每個周末的下午一點半以及學(xué)校假期期間,觀賞喂食新南威爾士州最暴躁的鱷魚——Elvis。
藍寶石海岸
藍寶石海岸是澳大利亞最清澈的生蠔河口之一,你可以從北部的柏馬基出發(fā)抵達南部的Wonboyn,一路探索Oyster Trail。貝格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乳制品,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貝格芝士就是出產(chǎn)于此。一定要在Oyster Trail品嘗新鮮的生蠔,并嘗試征服塔斯拉的山地自行車道,當(dāng)然最重要的是在伊甸鎮(zhèn)了解捕鯨歷史并觀賞鯨魚。
邦迪海灘
悉尼市中心有直達邦迪海灘的巴士快線,車程僅需30分鐘。作為澳大利亞最負盛名的海灘名不虛傳,海邊的Campbell Parade坐落著鱗次櫛比的咖啡館、餐廳和設(shè)計師店,當(dāng)?shù)厝顺3T?“ Bondi Bubble” 消磨一整個周末的閑暇時光。作為游客,最愜意的享受就是在新潮的咖啡店和餐廳中享受美食,然后沿著懸崖漫步欣賞耀眼的白色沙灘。
新京報記者 曲亭亦 圖片來源 澳大利亞旅游局供圖、視覺中國(000681,股吧)校對 吳興發(fā)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wǎng)無關(guān)。和訊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dān)全部責(zé)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