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拉清單的時候了!
今天,支付寶終于推出了每個人2018年的年度賬單。
想查看自己賬單的朋友,可以在支付寶“我的”頁面,點擊“賬單”。
然后點擊上方“2018年度賬單”,就可以生成了。
不過作為財媽的讀者,今年咱們可不能光看個熱鬧,也得學會從賬單里看看門道了。
今天財媽跟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讓賬單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也能幫我們省下不少錢。
當我們拿到賬單后,可以算一算這幾個數(shù):
01
花完就后悔的錢
相信每個人家里都有那么幾件買完就后悔的東西。
當時可能感覺不明顯,安慰自己一下:也沒多少錢,就當買個教訓。
財媽之前也中過招,當時就是看到一張這樣的圖片:
能把冰箱整理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簡直太贊了!一激動就下單買了。
但是用了幾天后發(fā)現(xiàn),真的很不實用。
比如說我們家買的胡蘿卜和黃瓜,怎么就沒有人家圖片里的那么直,那么整齊,還有橙子、西紅柿之類的球形食材,四個放不下,三個又太空,反而浪費了不少空間,而青菜是最容易顯凌亂的,但是放不下……總之用不了多久就發(fā)現(xiàn),還是帶著包裝袋直接塞進去方便!
沒關系,誰還沒個看走眼的時候,可以原諒。
可到了年終,如果給自己算算舊賬,有可能這一年浪費掉的總金額超過你的想象!
這個時候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了。
下次再看到“好東西”的時候,先放進購物車,不要著急結賬。
過一個星期再看看,可能就沒那么想要了。
02
頻率特別高的小錢
我們公司樓下有一家便利店,同事中午就經(jīng)常去買工作餐。
有個同事每次去買工作餐時,總是習慣再捎帶著買點什么,比如各色小袋的零食,飲料等等。
價格都是幾塊到十幾塊不等的小錢。
但是一年下來算個總數(shù)發(fā)現(xiàn),就這些小東西,居然也花了上千塊錢了。
這些零食和飲料都是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
所以不管從健康,還是從省錢的角度來說,這些錢都是完全沒必要花的。
理財顧問大衛(wèi)·巴赫曾提出過一個“拿鐵效應”,說的就是平時這些不必要也不起眼的開支,但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累積,最后就會變成一個大得可怕的數(shù)字。
西方人習慣喝咖啡,經(jīng)常是一天一杯,所以大衛(wèi)·巴赫用“拿鐵效應”命名這個現(xiàn)象。
我們生活中的零食、瓶裝飲料、口香糖、香煙、報紙等等都適用于這個拿鐵效應。
拿鐵效應最難克服的就是自己心理那一關,因為很多人認為這類消費都是自己生活的必需品,是根本改不掉的。
這種想法往往也都是自己的錯覺。
我有位寶媽朋友,她老公在和她結婚時已經(jīng)有將近十年的煙齡了,不知道用了多少辦法都戒不掉煙癮。后來我朋友懷孕,她老公說戒也就戒掉了。
其實如果你仔細想想,生活中真正的必需品其實很少,如果你的收入完全能承受這些開支,那么花錢改善生活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經(jīng)濟狀況已經(jīng)有些緊張了,改掉這些小毛病絕對是一件有益無害的小成就。
03
超出需求的錢
每年雙十一都是囤貨的高峰期,很多囤貨族都認為自己很會省錢的,但其實這也是錯覺。
商家很少會單純地給一件單品打折,永遠都是搭配一個店鋪滿減優(yōu)惠券,或者兩件以上才有優(yōu)惠等等。
本來只打算花100塊錢買點衛(wèi)生紙,為了湊夠滿400減50,最后買了衛(wèi)生紙又買了濕巾、抽紙、面巾紙。
我們拿這些東西湊單都不會太心疼,因為都是消耗品,早晚都用得到。
但是來跟財媽一起回憶一下:家什么時候真正斷過衛(wèi)生紙、牙膏、洗發(fā)水、洗面奶、洗衣液、化妝水、粉底……
這是因為商家促銷的周期,永遠比我們消耗這些囤貨的周期要短。
比如說,雙十一,商家設計好滿減的金額,誘導我們一次囤夠了半年用的消耗品。
但是過了不到半年,我們就會感覺,離去年雙十一已經(jīng)很久了,東西好像也用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大概正逢元宵節(jié)、情人節(jié)、婦女節(jié),于是新的一輪促銷又來了,我們順理成章地又囤了半年的貨。
不知不覺間,我們一年買的消耗品,早就超出了一年的用量。
比起東西買錯了,價格買貴了,這種錢往往浪費于無形之中,甚至還讓人覺得很實惠。
但是如果仔細算算這一年超出需求所花的錢,或許就沒那么舒心了。
其實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時候商家都是有促銷活動的。
所以平時可以有意算一下自己常用商品的消耗速度,用多少買多少就是最省錢的。
不過財媽也知道,年底拉清單是一回事,平時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對自制力沒有自信的話,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理財目標,這樣平時攢錢和省錢也就更有動力了。
這個問題我們上周剛說過,可以關注財媽說公眾號,回復“理財目標”查看。
祝大家一年后看到的2019年度賬單:
花出去的全都對,買回家的都不后悔!
-End-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財媽說。文章內(nèi)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wǎng)無關。和訊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